关灯 巨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155章 大明新气象

再加上各地区半脱产的修路队,少说也有五六百万之众。

“要想富,先修路。”这句话在任何时代都堪称真理。

不断延展的铁路和公路,将各省以及边疆落后地区紧密相连。

一方面,当地丰富的原材料、农产品得以向外运输。

另一方面,工厂生产的工业品能够进入这些地区,从而彻底打通内循环。

新政府还着重推行水陆空三头并进的新计划。

其一,扩建并利用旧有水道,增加客运、货运船只。

其二,各省省道每修通一条,国家就会拨给二十辆大型客车,以降低百姓的出行成本。

第三项最为重要,大明成立了皇家航空公司,开通了国内航班、南洋航班和远洋航班。

目前,各航班仅飞往大明领土和藩属国,国外航班则需别国前来申请。

等他们的使者往返一趟,恐怕得等到明年了。

自从身份证普及之后,国内彻底放开了人员流动,为百姓外出工作提供了极大便利。

外出务工人员尝到打工的甜头后,便很难再专心打理村里的那几亩田地。

因为在外面工作一个月,就能挣到家里田地一年的亩产收益。

而且,随着农用机械的迅速普及,农村种地不再需要众多壮劳力。

在村干部的组织下,越来越多的家庭选择夫妻外出务工,由老人照看家中田产。

为此,还催生了在收获季专门帮忙抢收粮食的雇工。

国内的基建和水利项目数量充足,他们未来几十年都不必担忧找不到工作。

随着钱币改革在大明推行,新型纸币开始进入市场流通。

为降低百姓对纸币的抵触情绪,国家的宣传机器全面启动,大力推广纸币。

广播和报纸每天都在介绍新币所采用的各种黑科技,以及上面的几种防伪标识。

然后,从皇帝到总理,从海外封疆大吏到一众刚刚升职的新官员,纷纷公开将自己的钱财存入银行或换成纸币。

其中最夸张的当属郑芝龙,一次性存入皇家银行 6000 万元,一跃成为大明首富。

其实,国内还有许多不为人知的豪商巨贾,几代传承下来,身家并不比郑芝龙逊色。

然而,窖藏的金银对他们而言就是命根子,怎会轻易将身家性命交给官府?

正因如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