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巨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238章 胤礽太子妃石氏16

只是,大家都是玩政治的。

乾坤未定谁敢得罪未来天子?或者同僚又会怎么看?

没人愿意冒着风险站出来给康熙帝台阶下,康熙只好宣布“朕志已定”。

当即告祭天地太庙社稷,废斥皇太子,着行幽禁。

老大胤禔积极活动,但因其性格和行为被康熙否定,最终失去储位机会。

老八胤禩势力大增,但康熙也发现了他的政治野心,并采取措施防范。

康熙帝在同年十一月十三日“民主”选举新任储君,但随后宣布准备复立胤礽为太子,最终在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正月二十二日下旨准备复立典礼,三月初十复立太子。

同时册封诸皇子。

虽说康熙复立了太子,父子俩貌似和好了。

只是第一次废太子的打击让胤礽变得惶惶不可终日。

他做太子做到34岁,可以说在太子这个位置上他已经做的相当成功了。

在中国古代,20多岁时被废的太子是相当多的。

纵观两晋南北朝隋唐,一个人登上储位,通常都是以身败名裂为代价的。

因为在贵族政治的背景下,每个皇子身后都有自成体系的利益集团,每个利益集团都想对储位的归属发表点意见。

一个太子要想扞卫自己的储位,要维护好与君父之间的平衡,还要防备来自各种利益团体的攻击,本身就不容易。

在两晋南北朝,如果皇帝去世的晚,太子可能难逃被废的命运。

而如果皇帝去世的早,太子登基时年幼,失去老皇帝的保护,往往又无法逃过来自强势宗室的篡位。

很多的太子登基只有一年,就被赶下台,并且被安上一堆骇人听闻的罪名。

这就是两晋南北朝当太子的命运。

而康熙为了维护自己明君的形象,又舍不得自己疼爱了三十多年的儿子。

就给他扣上了更耸人听闻的罪名“狂易成疾”,也就是神经病。

最后“借坡下驴”说胤礽被鬼怪附身。

而基于太子的角度,他也无话可说无能为力。

因为话语权都在上位者那里。

康熙给他扣上什么样的骇人听闻的罪名,都不是他能决定的。

他除了弑君违逆的罪名,其他都认了。

康熙放心了,所以在后来张贴全国、给老百姓看的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